最近看的某本育嬰書上說,生小孩前是"Me, Myself, and I",生完小孩後就變成"My Baby, My Breasts, and I",一點也不假。

近年來,提倡全母乳的風氣在美國越來越盛,美國小兒科學會強烈建議媽媽們至少要餵六個月的全母乳,美國衛生署也跳出來指責許多醫院發送免費配方奶樣品的惡習。另外,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也共同建立了Baby-Friendly(母嬰親善)的國際認證來表揚提供正確哺乳輔導教育的醫院婦產科。

餵母乳好處多多:什麼替代品都比不上母乳的營養價值、母乳中的抗體在什麼配方裡都找不到、全母乳的北鼻免疫力極強且較不易過重、產後親餵母乳會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恢復身材,還有餵母乳的媽媽每天比常人多消耗五百大卡的熱量(每天吃五餐體重還是一直掉,超爽)等等,全部都是無可置疑的事實,有心人士隨便google一下或翻翻書就知道。

我個人認為要不要餵母乳是自己家的事。如果在深入了解母乳相關資訊以及哺乳對母嬰的好處之後,還是決定不想餵母乳的話,旁人也不用太多管閒事。

像我們家對門鄰居就很坦然地說,她怎麼都無法接受小孩吸阭自己胸部的畫面,也沒辦法想像自己如乳牛般地每天擠奶,所以雖然知道母乳好得不得了,最後還是選擇了配方奶。

另外我分行也有同事認為職業婦女上班還要堅持全母乳簡直是瘋子的行徑,每天拖著吸乳器到處跑真的太操勞,那也是個人的選擇啊。

我一直堅決相信牛奶害多於益,多喝只會傷身(覺得我是神經病的人不妨google一下這個話題,或者參考「牛奶,謊言與內幕」與「救命飲食」兩書),而且我也相信加工食品絕對不比天然。奶粉等於是加工過的牛奶,所以我從懷孕初期就打定主意,只有全母乳這條路可以走,全力一搏,不成功便成仁。

坐月子期間像剛被卡車輾過一樣,還要每兩三個小時不分日夜地親餵母乳,真的不是簡單的事。連著兩三天連洗澡都沒時間,早上泡的咖啡到下午五點都還沒喝到,都是常有的事。不過一步一腳印,只要準備充足,倒也不是難如登天。

想要成功地餵全母乳,事前準備真的很重要。

因為北鼻出生後的頭兩週是媽媽建立穩定乳量的黃金期,如果進醫院之後才開始接觸資訊,常常發生的事情像:(1)身邊家屬怕北鼻吃不飽就一直碎碎念猛推配方奶(尤其是婆家的壓力很恐怖)、(2)醫院怕麻煩也直推配方奶、(3)明明不需要剖腹產卻還是剖下去(剖腹產較難喚醒乳腺發乳)、(4)醫院母嬰不同房所以媽媽才剛生完就必須一直跑育嬰室餵奶(連床都下不了了還想在醫院走透透)、(5)坐月子中心為了讓媽媽多休息而太早開始使用吸乳器、(6)嬰兒吸阭姿勢不正確導致媽媽痛不欲生而不得不用配方奶...

許多情況都會阻擾穩定奶量的建立,讓施行全母乳計畫的成功機率大大減低,不小心讓新媽媽誤入歧途。

(已經誤入歧途的媽媽也不用太慌張,網路上有許多追奶的文獻討論區可以參考,全母乳還是有希望的。)

簡單地說,哺乳是上天創造的supply與demand的完美機制,母嬰間的需求等於供給,幾千年來都是這個樣子。所以從北鼻一生出來之後,每一次的吸阭(需求)都是在幫媽媽建立乳量(供給)。頭兩個禮拜在乳腺剛開始發乳的時候,任何妨礙supply與demand間的完美溝通的東西都有可能阻擾乳量的建立。

餵母乳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心。Baby-Friendly USA(美國母嬰親善組織)的網站上一語道破:"It is a rare exception when a woman cannot breastfeed her baby for physical or medical reasons. Yet, a woman’s ability to feel self confident and secure with her decision to breastfeed is challenged by her family and friends, the media,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

當媽媽覺得自己一定有足夠的母乳時,母乳就會足夠。所以新媽媽們如果事前多做功課,多看書,做好心理建設也充滿自信心,當身邊的人開始質疑妳或者要導妳入歧途的時候,妳才能叫他們閉嘴啊。

另外事前看書上課也可以了解嬰兒正確的口腔咬合姿勢(雖然防空演習再多次還是不敵真正被轟炸的一刻)。

之前聽人家說哺乳姿勢正確的話應該是一點都不會痛,不過我當初還是惨痛了一個多禮拜,日夜不停咒罵那些宣導母乳的騙子。後來到St. Bernardine醫院的哺乳診所找到高人指點迷津,橋了一下姿勢之後真的就再也不痛了。現在親餵母乳是一件快樂的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總而言之一句話,想要成功地餵母乳的話就一定要事前多做功課。許多資訊都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上或書上找到,不用小女子多言。今天真正想分享的其實是書上找不到的東西,算是篇遲來的母乳王國綜合開箱文全集。

 

選對吸乳器是成功的第一步

 

哺乳診所的資深顧問一再跟我們告誡:為了建立穩定乳量,頭兩三個禮拜千萬不要使用吸乳器。不過過了頭兩三個禮拜之後,吸乳器其實是維持或增進乳量的好幫手,加上如果要回去上班的話,購買吸乳器實在是無法避免的宿命。所以在小札克出生前,北鼻反斗城一出特價我們就衝去下手了。

許多哺乳成功的媽媽以及醫院護士們都異口同聲地跟我們說:「選擇吸乳器不用多想,直接買Medela(美樂)最貴的那一台就是了!」

老實說,我在美國還沒聽說過任何人使用非Medela的吸乳器。Medela的標語是"No.1 Choice of Hospitals and Mothers",竟然一點都不假。大家都說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買手動的、小隻的,或單邊的吸乳器,這筆錢花下去絕對不會後悔。

我從來沒用過手動或小隻或單邊的,所以不知如何比較,不過我深深熱愛著我的這一台Medela Pump in Style--Advanced the Metro Bag

出門沒有帶著它,比沒帶手機還緊張。

(不過我在台灣的美樂網站上沒看到這一款,可以相比的只有Freestyle免手持那一款而已。)

PNSA_Metro2-02.jpg.png  

(上圖:Pump in Style--Advanced the Metro Bag,機器可以從袋子裡分離出來。 )

基本上就是一個大袋子裡面有一台電動吸奶器(上圖左)、一個裝四隻奶瓶用的保冰袋(上圖右),還有一些拉里拉雜的配件。

電動吸奶器可以從袋子裡面拿出來自立門戶,是大大的好處。我現在每天早上把所有配件丟到袋子裡帶去上班,時間到了就跑到休息室鎖起門,啪嗒啪嗒地不到十五分鐘就可以完成替小札克覓食的任務。晚上回家後把機器拿出來放桌上準備半夜用,有時候出遠門也可以把機器拿出來在車上用,方便地不得了。

美樂的Pump in Style系列另外有兩款比較便宜的Medela Pump in Style Advanced On the Go ToteMedela Black Pump In Style --Backpack ,這兩款的機器都是縫在袋子裡的。我個人不太能想像無法把機器從袋子裡分離的日子,不過每個人使用吸奶器的時間與地點狀況不同,所以這兩款也許有我無法了解的好處吧。

Pump In Style BP Backpack-02.jpg.png  

(上圖:比較便宜的Pump in Style-Advanced Backpack,機器是縫在袋子裡的。)

 

周邊產品砸爛了美樂招牌

 

我在購買吸乳器的時候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因為當天在北鼻反斗城所有的哺乳周邊產品都打八折,比Amazon還便宜。我心想Medela的吸乳器如此有口皆碑,周邊產品應該也不賴。所以在沒有多做功課的情況下,我熊熊下手買了多盒美樂的拋棄式防溢乳墊。

另外美樂的Pump in Style系列以能夠把母乳直接蒐集到冷凍儲存袋而出名(這台灣網站上也沒有),省了把母乳從奶瓶裡倒進冷凍儲存袋的步驟,聽起來就是很方便的樣子,所以我們也相當興奮地買了幾大盒。

這美樂的冷凍儲存袋說開了也沒什麼稀奇,不過就是個普通的母乳儲存袋頭上開兩個口,再附一個連接頭,就這樣把袋子掛在連接頭上,使用機器的時候母乳就直接流進袋子裡。

pandsbags-02.jpg.png  87233-02-001.jpg.png   87234-02-003.jpg.png  

(上圖:Medela可以連接在吸奶器上的母乳冷凍儲存袋。)

剛開始的時候,我心想這麼方便的東西真是太讚了,所以一用再用。後來發現在Amazon上,這款美樂的冷凍儲存袋評價竟然只有三顆星,仔細地研究過大家的reviews後,我也發現問題所在:

(1)媽媽們都喜歡在冷凍袋上標示裡面有幾盎斯,如此瓶餵的時候才知道北鼻吃了多少。母乳直接從吸乳器流入袋子裡的話,就沒辦法控制每個袋子裡的儲存量,所以一時的方便造成未來的不幸。

(2)由於沒辦法控制每次袋子裡的儲存量,如果一袋裡面放太多母乳的話,一次就要解凍一大包,解凍時間較久,冷凍後也比較容易漏奶。

(3)跟其他較好的牌子比較過後,美樂的儲存袋本身真的頗爛。除了塑膠袋摸起來質料感覺很薄之外,密封口竟然只有一層夾鏈而已,難怪很多媽媽埋怨這袋子常漏奶。另外很多媽媽抱怨很難把母乳乾乾淨淨地從這個袋子裡倒出來,常常撒得到處都是,這問題我倒是沒體驗過,不過聽起來很恐怖。

(4)不知道這袋子是在搞什麼鬼,上面的標示一點都不準確。不管我如何撐開把袋子撐開,看起來像三盎斯的一袋母乳倒出來都只有大概兩盎斯。

另外我開始使用美樂的拋棄式防溢乳墊之後,敏感的皮膚就開始癢到不行,一度還長小疹子。

因為Medela墊子的質材很差,感覺很塑膠,剪裁不怎麼樣,在Amazon上的評價也很低,許多媽媽都抱怨一樣的問題。我後來換成評價將近五顆星的Lansinoh,果然材質軟很多,皮膚紅癢的問題也開始好轉了一些。

412XJSj0dVL._AA300_PIbundle-1,TopRight,0,0AA300_SH20_.jpg  

(上圖:Lansinoh的disposable nursing pad在Amazon上評價極高。)

過了將近兩個月,我皮膚紅癢的問題仍然時好時壞,困擾不堪,有一次跟我產前瑜珈班的日本同學幸子聊起這個問題。

幸子也是個全力一搏堅持全母乳的新媽媽,不過她反反覆覆地一直得乳腺炎,相當辛苦!後來她跑到一家很厲害的哺乳診所,終於成功地用超音波擊敗乳腺炎。

幸子也是用Medela同一台吸乳器。她說我的皮膚紅癢搞不好是美樂的矽膠軟喇叭頭造成的問題。

Medela從前的吸乳器是普通的塑膠喇叭頭,後來發明了新的矽膠軟喇叭頭,照理說應該是厲害的新產品,可是哺乳診所的顧問跟幸子說美樂的矽膠軟喇叭頭並不是好貨,於是她跑去買了舊式的塑膠喇叭頭,果然換了之後舒服許多。

我聽話馬上去買了美樂的塑膠喇叭頭,用了一陣子之後皮膚紅癢的問題終於漸漸消退。

後來發現Amazon上面許多媽媽都在抱怨美樂的矽膠軟喇叭頭,因為吸附太緊造成痛感,而且用一段時間之後矽膠發黃起皺,導致能擠出來的母乳越來越少。美樂的吸乳器本身評價雖然極高,偶爾也有媽媽抱怨為什麼能擠出來的母乳越來越少,現在真相大白,原來都是矽膠惹的禍。

總而言之一句話:Medela雖然製造出一流的吸乳器,對於周邊產品卻是相當不用心經營,請大家小心啊!

IMG_1762.JPG  

(上圖:左邊是美樂全新的矽膠軟喇叭頭,右邊是使用兩個月後的矽膠軟喇叭頭,兩者比較後可以清楚看出舊的那隻嚴重起皺,據說起皺之後能擠出來的奶量急速降低。)

IMG_1763.JPG   

(上圖:後來換成美樂舊式的塑膠喇叭頭 ,問題一掃而光。)

IMG_1764.JPG  

(上圖:Medela的瓶子可以戴不同的帽子,下方有個可以標示日期的蓋子還蠻好用的。)

人客待續唷~

10/15/2013更新:經過兩年的時間,美樂似乎也發現自己的矽膠喇叭頭有爛,所以現在新的美樂吸奶器附的喇叭頭又變回硬塑膠囉!

11/15/2013 UPDATE:妳也是待產的媽咪嗎?請來看看我嘔心瀝血寫的新生兒產品必購推薦清單

 

*喜歡本文的話,請按個讚或者在臉書上多加分享。

 

**心動想要下手買文中提到的任何商品嗎?請務必按文中連結上Amazon購買,這樣布魯奇會收到Amazon微薄的回饋金以貼補買菜錢喔。感謝大家!

 

arrow
arrow

    布魯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