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0_165909550_2EC68_iOS.jpg

二月中跟大家分享了『北鼻麥闖禍記:道歉的藝術』一文,意外地受到大家熱烈迴響。我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這麼多二寶都是戰神,看來二寶為了在江湖上混下去,練功果然是必要的。

這篇文章算是戰神北鼻麥闖禍記的後續報導。

事發後的一個多禮拜,我每天都收到學校的incident report(意外報告)。有時一天還兩三張,要不是北鼻麥又打了誰,就是他扯了誰的衣服或用指甲刮了誰的臉。這incident report在短短一兩週內累積了一小疊,讓我深感無奈好氣又好笑。

不過大概在兩三個星期內,很快地我就再也沒收到過任何incident report了!

在家裡,雖然偶爾跟哥哥鬧到真的很激動時他還是會忍不住出手打人,可是跟之前相比,他動手動腳的頻率已經降到相當低的程度。

很多大人氣到激動還不是會忍不住出手打人,所以兩歲多的北鼻麥能在短短時間內有這麼大的進展,我已經相當滿意。

就這樣,北鼻麥打人這件事再也不是我家的棘手問題了。

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造成北鼻麥回頭是岸呢?

2016-04-18_013711027_D6C91_iOS.jpg

當時事發後,我開始認真做了些功課求解。可是對於這個年紀的小孩,除了盡量正面引導,並且在他正要打人的那一瞬間馬上阻止說『我不要你打人』之外,根本是束手無策。

(幾位我比較同意概念的教養專家都不約而同建議使用『我』與『你』這兩個字以建立親子間直接的connection。與其說『手不是用來打人的喔』、『馬麻不喜歡你打人』,應該直接鄭重地雙眼直視孩子說『不要你打人』最有效果。)

後來我在做功課的時候不小心逛到一篇人物專訪。我個人認為這篇專訪文章其實寫得有點雜亂無序,可是被訪問者Dr. Alan Kazdin大有來頭,不但是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兒童心理學的John M Musser傑出教授,還是世界聞名的耶魯大學教養中心與兒童行為診所的主持者,他針對兒童心理與行為所做的臨床實驗與學術研究論文超過五百篇,著作過的學術書籍洋洋灑灑好幾十本。

這種有著真科學背景的資訊來源完全是我的菜!這篇訪文中剛好提到一個能夠有效改變小孩生氣暴走時粗暴行為的遊戲方法。反正我也求救無門了,就很隨便地跟北鼻麥辛勤玩了五六天這個『遊戲』。

結果同一時間,學校每天不停送來的incident report就這麼消失了耶。

可是在前集中我曾提到,北鼻麥的蒙特梭利幼兒園校長說兩歲小孩打人的行為其實是正常的發展階段。尤其事發時北鼻麥剛滿兩歲半,很明顯地是在兩歲叛逆期的巔峰階段,只能夠加以引導與耐心等候他長大。

後來事情的神奇發展實在太神奇,讓我覺得很有可能只是單純地因為北鼻麥已經渡過他的兩歲暴走巔峰期了,很可能跟媽媽的苦心無關。

2016-04-24_220259405_9D78F_iOS.jpg

不管消滅戰神的成果是不是能完全歸功於這個神奇『遊戲』,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個『遊戲』是什麼魔術。

且讓我在這邊先賣個關子。

到這邊要離題來說一下本篇第二男主角小札克的故事。這個故事我掙扎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與大家分享,文章幾度寫了又刪刪了又寫。

其實家醜沒什麼不好外揚的,畢竟穿著有大便的衣服去上瑜伽或是用手捧大便這種事我都很不要臉地聲張過了,布魯奇已經不可能走性感女星的路線了。

只是如果寫的是小孩的醜事,小札克以後長大得知可能會覺得很丟臉或甚至怨恨我,下筆前的猶豫三思是必要的。

我想了很久,最後覺得這樁黃金傳奇應該會對許多媽媽讀者們有極大幫助,所以決定偷偷地在北鼻麥的專欄裡講小札克的故事。

(小札克以後會讀中文的機率應該很小吧...噓...)

2016-04-23_173721494_92E75_iOS.jpg

我相信不管小孩多聽話媽媽多有耐心,每個媽媽都有個讓理智線斷掉的死穴,每個孩子都有他獨門的點穴功。

這個死穴可能是孩子愛打人、孩子愛說謊、孩子不吃飯、孩子不睡覺、孩子態度差。

帶屎運的我的超級大死穴,大概非小札克的大便莫屬了。

小札克從小就是通常每天至少要大便兩次、有時還多到四五次的通腸男。

當初兩歲一個月大的小札克一下子就把尿布戒掉了,可是每過幾個月他就會來個脫軌狀況。

這個狀況可能是由於周遭環境變化造成的壓力、可能是龍體微恙小感冒、可能是弟弟出生的威脅感讓他喊著也想包尿布。總而言之似乎只要他潛意識感覺不適,就會來個排泄器官大退化。

在脫軌退化期間,就算我們定時提醒他去上廁所,他還是常常會有拉褲子的意外。於是每隔一兩個月,我們就會突然連著三五天日日遇到少爺褲內打包黃金。

戒尿布後的一年多之後,三歲多的小札克終於情況越來越穩定,我們得以過了超過半年的好日子。可是他在近四歲時卻慢慢培養了『忙著玩就死憋大便』的壞習慣。

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大概就是覺得一離開眼前手中好玩得不得了的事情,去上個廁所之後整個世界就會變調了。所以他總是憋到都在跳小步舞了,我們都在一旁喊勸他去上廁所、跟他保證玩具會在原地等了,他卻仍然說什麼都不肯,硬說他不用上廁所。

不知者無罪,三歲前無辜的學步兒的拉褲子意外總是比較好諒解。

四歲的小札克已經不是個北鼻,聰明講理的程度根本就是小大人。於是這種自導自演明知要上廁所卻憋到別人叫都還死不肯去的戲碼久了就讓人生厭發火。

更糟的是逼上廁所這種事很容易變成權力爭奪戰。本來爸媽越想逼孩子做的事,他們自然就越會說不要,怎麼講理也沒用。畢竟自己的屁股是權力爭奪的最後防線,爸媽權力再大也沒辦法逼他大便尿尿,所以小札克大概抱著這個最後防線一定要守好的精神,就算在廁所地上打滾馬桶上挺腰也不肯屈服放屎放尿。

勸誘逼他上廁所常常搞到讓親子都抓狂的對峙局面,有時他才哭著跟我們說不要上,緊接著十秒後就直接拉褲子裡,好幾度讓我要很用力才能把幾乎斷裂的理智線硬接回來。

2016-04-24_184440663_FA8F7_iOS.jpg

孩子的每樁小事對媽媽而言都是大事,任何微小教養任務失敗的挫折感也格外重創。

這種重創感混合著對孩子的擔憂煩躁與對自己能力的質疑不安,還有自己沒能幫上孩子的罪惡感、深感無能的羞恥感與無助感、孩子沒對上自己期許的失望感以及自己權威被挑戰的憤怒。應該只有當媽媽的才能體會如此複雜難以抽絲剝繭的負面情緒。

一直以來,我用以兒童心理學、兒童身心發展醫學與腦科學為基礎的教養書籍文章來當我的教養指南。為求人母心靈平靜與為娘的自信,對其他『就是要這樣做才對』的派別言論我都不太理會。

這個世界對教養的意見太多太雜,每個聲音都要聽一下的話,當媽媽真的會當到失心瘋。我總覺得唯有以樣本夠大數據控制得宜的有效實驗學術研究為背景的教養理論才讓我覺得放心信任。於是從情緒管理、幼教選擇、甚至到我家的三母語環境,因為背後有學術研究支撐著,我知道一定會成功,所以總能充滿信心地執行下去。

這種以人腦為本的科學教養手段都相當有效,於是當媽這將近五年來,我算是有著蠻清楚的概念與目標。當人母的感覺通常很踏實,很少有困惑的感覺。

依循著溫柔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原則,同理孩子的同時也一定要溝通堅持原則不寵溺,該堅持的就是要堅持下去。我家兩位少男至今沒有被寵壞或不講理的痕跡,很好管理也很懂得表達自己情緒,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超過五分鐘的崩潰暴走了。

我深信蒙特梭利博士不賞不罰以維持孩子自發性學習動機的做法,也看到他們把每個孩子都當作值得尊重的不同個體去加以引導的神奇效果,所以我家沒有懲罰這種事,也從來沒有什麼獎賞。

我家科學教養法的實驗看起來是成功的,讓我對整個教養執行方向更加有信心。

可是對於『矯正行為』這種事,我從來都沒找到什麼可以依循的信仰。

我懂得『正面引導』的黃金守則,可是真正要實行起來感覺常常很含糊。溫柔教養如同調養身體的天然草藥般百利無一害,可卻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必須耐心等候。對於燙手山芋般的棘手問題、想要立刻幫助孩子矯正的行為,到底該如何是好?

2016-05-10_014624836_A739B_iOS.jpg

在這整個廁所爭奪戰的議題上,我長時間深感困惑不安。從來沒找到讓我覺得可以踏實堅守的大方向,也沒找到什麼兒童大便心理學家寫的針對四歲小札克這種情況的學術文章。

就算能夠冷靜堅定地跟他解釋,我也不確定到底有沒有用。直到下一次他又拉褲子的時候,我又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有什麼點沒看透、是不是應該換不同的手段、是不是太鬆散讓他覺得拉了也沒關係、是不是太嚴厲讓他覺得必須抗拒、是不是因為我無意間做了什麼事而導致這種狀況。

總而言之,由於不停質疑自己,常常覺得自己的做法並沒有幫上小札克的忙,有負孩子的領導者一職,因此挫折感很重。

又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個公認為真理的處理原則,我跟保羅通常反應都差很多,自己的做法可能每次也都依情境情緒而不同,然後又容易抱怨對方在事發時對小孩太兇或太鬆。

所以小札克再次發生拉褲子情況的時候,愧疚挫折困惑憤怒等所有負面情緒一起湧上,讓我一次比一次更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去年中我們忙著打包、搬家,適應著山中露營車的新流浪生活。對我跟保羅壓力已經很大,孩子們會把這些惶恐困惑的壓力投射成一些負面行為也是可以了解的。

果然在搬家前一兩個星期,小札克開始了史上最糟的拉屎脫軌期。一連三個星期,小札克幾乎每天都尿褲子、拉褲子,而且還演變出另外一個讓人抓狂的新招:佯裝無事般繼續行動死不承認,撐到有人發現再說。反正坐在大便裡跟坐在泥巴裡一樣,沒什麼好怕的。

2016-03-16_011913569_05B5A_iOS.jpg

之前小札克的退化行為通常在一個禮拜內就會回復正常,這回大概是因為搬家事件影響過於重大,搞了將近一個月,整個退化行為彷彿看不到終點。

每次幫他清理完,我跟他講理,他答應下次不會再犯。再犯時就讓我更加挫折困惑又生氣。對小札克生氣後自己又感到愧疚,覺得我們搬家環境大變化也不是他的錯,然後又覺得這種慘局根本也可能是爸媽自己造成的權力爭奪戰。於是立誓下次要溫柔堅定不生氣地處理,處理完後他隔天再犯,我們又再次理智線斷。

這根本就是地獄來的惡性循環,這段期間我家愁雲慘霧情緒波動極大。

最後求救無門的我跑去跟小札克班導師會談。

老師說她知道小札克是相當敏感的孩子,很會吸收周遭的情緒波動。可是她也看得出來小札克已經適應我們漂流的情況了,常常還開心地邀請班上同學來山上露營車玩,所以我不需要再在生氣愧疚的心情間反覆來回。她要我在事發時移除情緒,讓小札克負責他選擇造成的自然後果,自己換褲子自己慢慢清理擦拭坐到整個屁股大腿都是的大便。

我只要坐在旁邊堅定地給予指令,不要給予多餘的注意,不要隨他起舞、多做解釋或聊起其他的事情。

結果才剛跟老師會談完,準備放學回家的小札克又是滿褲子的黃金。才剛被高人指點過的我有自信又溫柔堅定地依照老師的冷處理指示,不給予任何正面或負面的關注,只給予簡單而堅定的一步步指令。

他一開始抵抗哭鬧要我幫他清理了一會兒,沒多久就知道我是認真的。接下來雖然不情願他卻也開始一步步地自己清理善後,花了超過四十分鐘的時間方才清理完畢。

神奇的是,這真的就是那段屎上最長退化期的終點了!

之後我們家又過了好幾個月竟然幾乎都沒有拉褲子的意外。

時光快轉到今年二月,我們已經搬入新家,拖了好幾個月的裝潢工程讓我跟保羅壓力都好大,常常焦頭爛額腦中如萬馬奔騰不同方向,好多好多要處理的事情,家中又處處亂糟糟,走到哪裡都心好煩。

2016-03-12_051104065_3C1A5_iOS.jpg

三月中,小札克屎上最驚悚黃金期來了!

小札克再次開始幾乎每天打包大批黃金,有時坐在黃金泥中不知道多久才被發現。

我一開始時還能溫柔而堅定地要他自己換褲子自己清理,保羅就沒有這麼好脾氣,通常遇到一犯再犯的小札克他就馬上氣勢洶洶。

滿是大便的內褲我們沒人想碰,只好一丟再丟,前前後後不知道丟了幾打。如果只有沾到些許黃金泥漿痕跡,內褲還可以輕易拯救的話,小札克就要負責自己在浴缸裡洗內褲。

要小孩洗沾到大便的內褲聽起來很驚悚,可是四歲半的小札克已經到了必須學習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年紀,既然是他自己做出拉褲子的選擇,就必須承擔後果,沒有道理要別人幫他善後。

洗內褲時,我仍然坐在旁邊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並且手持蓮蓬頭幫他沖內褲,可是他必須自己倒肥皂液自己搓洗。剛開始他當然抗拒許久,不過很快他就懂了這是拉褲子必須承擔的後果,所以倒也相當配合。

他這回拉褲子的情況反反覆覆,拉兩天好一天地,正當我們以為他算穩定了,中間又遇到我們春假去沙漠露營,他又開始每天拉褲子,有時還一日多次。

在露營車上窄小浴廁處理小孩褲內黃金,情況相當困窘。保羅理智線斷了好幾次,爹吼兒哭的對峙局面不斷反覆出現,娘也快瘋了。一直到露營尾聲,我跟保羅徹底覺悟這樣負面惡性循環下去不是辦法,於是我們決定溫柔忽視他拉褲子的行為,等他自己回頭是岸。

2016-03-24_181636157_62E7C_iOS.jpg

沒想到露營回來之後他好了幾天。可是在一週內,他又開始每天拉褲子。

當時某個週六早上我自己一打二帶兩個小孩去參加班上同學的生日派對,他竟然在派對中玩到忘情拉褲子連拉了兩大回。

才剛講過的事他一犯再犯,我在根本就不熟的同學家的小廁所中滿頭大汗地幫他緊急善後,外頭還有多名小孩在等廁所,完全不可能堅定地等他自己慢慢清理。

派對後回家的路上,我已經相當接近理智線斷破口大罵的程度,這應該是我當媽將近五年來第一次罵小孩,我整個態度差到不行,根本就是後母來著。

當天回家後他又拉褲子拉了兩三回。

之後多天每天小札克都打包黃金。每天一犯再犯,每次處理的時候我們態度難免就更差,訓話也訓得更久,我可以堅定卻再也溫柔不起來,我家這段時間充滿著負面能量。

中間我被逼到絕境實在受不了這種與小孩間的負面氣氛了,我想要反轉整個負面情況,用正面鼓勵的力量引導。於是我做了一個積分表:如果小札克一整天都沒有拉褲子意外的話,當晚我就會在積分表當日貼上一張他最愛的手摺狗狗。

雖然得到狗狗時小札克很開心,這招的有效期限也只有兩天而已,很快地他又重操舊業繼續包黃金。

就這樣從三月底搞到四月中,小札克的黃金傳奇在我們結婚九週年紀念日當晚達到了最巔峰的一刻:

Screen Shot 2016-05-10 at 2.03.37 PM.png

當天下午我去學校接小札克,他又是內褲裡打包著黃金。我在學校廁所裡再次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地要他自己換褲子清理乾淨,耗了超過半小時。回家準備洗澡,面對著沒好氣沒耐性又不溫柔的媽媽,小札克死也再不肯碰他的髒內褲了,就這樣哭鬧對峙了起來。我想要冷處理,不停走開卻又多次忍不住再回到廁所要求他快點清理善後。這情況很快地熱烈演變成權力爭奪戰,我們對峙了超過一小時。這是我們母子間四年半來前所未有的火爆情況。

一個多小時後他終於決定聽話,在我的幫忙下洗完內褲,我們很快地擁抱和解了。

之後在餐桌上他卻又忍不住流淚地說他很傷心。這時候我多日的教養負面壓力、不知道怎麼幫小札克的無助感,加上剛剛必須一人面對慘烈對峙窘境的委屈,終於導致我也放聲大哭。

於是我跟小札克就這樣在餐桌旁母子相擁抱頭痛哭,北鼻麥在一旁大口吃飯,根本就是黑色幽默。

我故事寫得這麼詳細,本人生性囉唆是主因,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待會兒我會回來交叉檢驗,釐清為何某些手段莫名其妙地成功,某些手段卻怎麼樣都沒有用。

這種媽媽的負面情緒我相信不是只有我有幸經歷,我相信許多媽媽讀者們都懂。

幸好,我很快地發掘了一個能夠成功扭轉孩子行為、把我家氣氛一下子從黑白變彩色的辦法。

2016-05-01_024802982_D43D4_iOS.jpg

結婚紀念日當晚我哭了一晚。隔天立刻綁頭巾決定娘兒當自強,我開始做功課。

我突然想到一個多月前讀到的Dr. Alan Kazdin的專訪,我再次google把文章翻出來讀了一遍。

因為Dr. Kazdin的專長在於有效改變孩子問題行為,而且他完全反對任何程度的處罰,加上強大的學術科學背景,完全對上我口味,我馬上翻出一些他在YouTube上的簡短訪談。

我發現他在耶魯大學主持的教養中心與兒童行為診所,所有的診療師其實都只使用一套百試百靈的Dr. Kazdin研發出來的診療方法,叫做『Kazdin Method』。

我又想到這麼厲害寫了幾百篇論文幾十本學術書刊又創造了『Kazdin Method』改變問題行為的心理學教授,該不會也寫了給普通人看的教養書吧!?

沒錯!

我馬上上Amazon翻出他寫的教養書:The Kazdin Method for Parenting the Defiant Child。(請點連結進Amazon)

Screen Shot 2016-05-10 at 3.15.55 PM.png

因為紙本書有附DVD,我馬上下手購買。並且立刻下載了Kindle的免費試讀頭兩章。

我三兩下就讀完試讀的頭兩章,一棒驚醒夢中人,我如同醍醐灌頂般邊讀邊點頭如搗蒜,邊讀邊下跪。因為實在等不及Amazon送貨的速度,我又立刻買了Kindle版下載到iPad上速速拜讀全文。

Dr. Kazdin在書中說的很清楚,大部份父母教養過程中的挫折,都可以用『科學』來解決。

身為有超過四十年經驗的兒童心理學家,領導參與了繁多的行為心理學的臨床實驗研究,Dr. Kazdin肯定地說,科學已經驗證支持了許多教養手法,包括如何跟小孩溝通、讓小孩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的最有效率的方法。可惜市面上九成的暢銷教養書都沒有太多科學根據,忙得昏頭轉向的父母們通常也沒空發漏心理學、兒童發展、腦神經學等最新的學術研究發展。所以如何把這些研究結果傳播到頭疼的父母群間,反而是比改變小孩行為還更大的挑戰。

2016-05-15_215106034_10BA8_iOS.jpg

Dr. Kazdin也聲明所謂的Kazdin Method,並不是他自己的想法或他新發明的概念,所以並無法歸功於他自己。

Kazdin Method,其實是把所有學術界多次驗證研究、證實會成功的教養技巧手段,用最有效率最積極的方式集結成一個短期的program。他們耶魯教養中心的診療師再針對每個方案不同的情況做小配套修改,藉著訓練父母、改變父母的態度與溝通方法,以達到極高的扭轉孩子負面行為的成功率。

Kazdin Method對於一般來求助的普通父母有幾近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他們也常收到像有家暴背景、犯罪歷史、一抓狂暴走就是幾小時、整天打人打不停、甚至患有輕微精神疾病等的嚴重問題兒童病人,對於這種較嚴重的案例,在不用藥的前提下,Kazdin Method竟然也有百分之八十的成功率。

這本教養書,沒有Dr. Kazdin的個人信念或想法,也不是他創造的什麼流派,比較像是一個研究蒐證齊全的報告或教科書。

書中以他們診所不同年齡層的『病患』實例(其實所謂的病患也不過就是無法矯正孩子問題行為而來求助的父母),詳細解說Kazdin Method program執行上的原則與細節,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對program做如何的修正,讓效益最大化。

2016-05-15_220207920_68338_iOS.jpg

如同萬靈丹的Kazdin Method,幾乎對孩子所有行為上的教養問題都有效。從日常生活的吃飯上廁所睡覺、普通的抓狂暴走,到嚴重一些像打架偷竊等問題行為,全都涵蓋在內。

Dr Kazdin在書中清楚講到,對於調整矯正孩子行為這檔事,絕大部份的父母覺得理所當然的直覺本能反應與假設都與成功的方向背道而馳,所以在教養過程中才容易產生這麼大的挫折感。

一個讓我震撼很大的、他不停強調的重點是:『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原因』固然重要,對『改變行為』的幫助卻作用不大。

像我之前一直不停質疑困惑想了解導致小札克拉褲子的環境壓力或心理因素,或者一直對他解釋為什麼不應該拉褲子解釋了五百遍,都對幫助他改善行為的效用不大。

相反地,Kazdin Method純粹著重在『改變行為』這件任務上。

因為行為與大腦間是雙向道,大腦驅動行為改變,行為卻也可以改變大腦。扭轉孩子負面行為成功後反而會rewire重組孩子的大腦線路,就像學音樂會改變孩子大腦一樣,所有的行為都會改變孩子大腦,進而產生長遠的正面影響。

所以Dr. Kazdin耶魯診所的診療師與一般想求根求源抽絲剝繭以治本去治標的心理治療師不同,他們著重在訓練父母溝通執行的方法以成功扭轉孩子目前呈現的負面行為,進而改善整個家庭的壓力挫折感與互動質量。

就像當時小札克每天一直拉褲子、怎麼講都講不聽,除了小札克一點都不好過之外,我跟保羅不斷經歷種種如挫折失望憤怒罪惡感等負面情緒,心情較難以正向,當然講話也比較容易沒好氣不耐煩。

孩子簡單的一個負面行為對我們家造成了相當大的情緒壓力。當我們成功把他的負面行為(拉褲子)扭轉過來時,整個家突然變得快樂輕鬆好多,對於每個人的心理健康都大有幫助。

雖然孩子們有情感也有自己的想法,畢竟父母們看到的還是他們的『行為』,影響家庭生活最大的也是行為本身。

當孩子的負面行為被扭轉時,常常父母會覺得他們『變了一個人』。父母可能會說『從前她被寵壞、很自私,現在卻是這麼體貼』,分析一下就知道他們指的其實是『從前她常常做出XYZ種種顯示出她被寵壞自私的行為,現在她則常做ABC等體貼的行為。』

在分享Kazdin Method的執行細節前,先讓我提一下Dr Kazdin在書中詳細解說的幾個矯正孩子行為的教養迷思:

迷思一:懲罰可以改善負面行為

懲罰是不好的,相信正向教養的父母們應該都懂。可是每次我文章刊出來總不免有類似『就打下去啊囉唆這麼多』的留言,我總忍不住OS『呃有這麼簡單我早就打下去了』,所以我不得不在這邊多花一點口水。

Dr. Kazdin書中所謂的『懲罰』,除了一般體罰外,還包括罵人訓話吼叫、隔離閉關思過、移除孩子做某些娛樂的權利,甚至翻白眼、諷刺、沒好氣的批評,任何負面的訊息似乎都算在內。

由於懲罰著重在阻止負面行為,卻沒有提供替換的正面行為並且進一步加以鞏固,研究證實懲罰阻止負面行為的效果只是暫時的,通常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後負面行為又會返回。

同一時間適應度極高的孩子默默地適應了懲罰,所以父母常常如同滾雪球般必須一再提高懲罰強度以再次暫時阻止負面行為。所以爸媽吼叫聲量一次比一次高,罵人訓話一次比一次嚴厲,隔離時間一次比一次長,打人力量一次比一次大,『懲罰有效』的假象導致不幸的惡性循環。

另外看起來立即見效的懲罰,其實會帶來許多長遠的後遺症。除了父母教養的行為態度越來越負面外,懲罰的同時也是最差的身教:憤怒教出孩子的憤怒,打人教孩子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畢竟父母『身教』的教育效果最為強大,比『懲罰』的教育效果強勁得多。

懲罰還會造成孩子暴力侵略傾向,並且讓孩子產生想遠離父母的動機,進而導致更多負面行為,導致父母更進一步的懲罰,然後再衍生出更多負面行為。

所以懲罰基本上是個鬼打牆的陷阱,CP值低到爆的教養手段。

最重要的是,懲罰也是一種attention,而任何種類的關注都會導致孩子去重複行為。

尤其是冗長的訓話加上懲罰,傳達出的訊息是『你XXX的時候,我會給予你很多的關注。下次你想要爸媽注意你的話,就去XXX。爸媽可能會訓話、吼叫、打你,可是爸媽不會不理你』。

Dr Kazdin書中提到唯一一種有效的懲罰,是頻率極低、時間極短、在負面行為初期就使用,並且伴隨著program裡面極高程度頻繁出現的正面肯定,像一個短暫嚴厲具警告性的『瞪』眼神或簡單字句、一分鐘的冷淡隔離等。可是因為大部份的父母都無法完美執行這種有效懲罰,如果不會用的話,不如完全不要使用。

迷思二:不斷提醒可以改善行為

研究清楚顯示:重複提醒五十遍其實比講一遍兩遍的效果更差。

嘮叨如同懲罰一般,越嘮叨孩子越不聽,父母只好更嘮叨。這CP值也是低到爆,還會讓受教者產生想遠離嘮叨者的動機。

在這邊Dr. Kazdin提到相當相當重要的一個教養溝通概念:ABC

A是『Antecedent』(前置),B是『Behavior』(行為),C是『Consequence』(後果)。

我們『要求』孩子去做某事時,就是所謂的Antecedent(前置)。Antecedent也就是孩子的Behavior(行為)之前發生的事,Antecedent擺出Behavior的舞台。Consequence(後果)則是孩子Behavior之後發生的事。

書中舉的ABC例子是我們『要求孩子收拾房間』(Antecedent)『孩子去收拾房間』(Behavior)『我們讚美孩子』(Consequence)。

懲罰也是一種C(後果),可是是『負面後果』(negative consequence)。研究證明『正面後果』(positive consequence)的效應比『負面後果』(negative consequence)強大許多。

由於每一回A沒有導致我們想要的B與C,A的效果就被降低了。所以重複的嘮叨只會讓正面行為出現的機率越來越弱。另外因為父母不停重複一樣的話,自己的態度也會越來越差,最後導致沒好氣或兇狠的『都跟你講幾百次了怎麼還是講不聽!』這種失敗機率極高的A。

Dr. Kazdin簡單說明,嘮叨就像是只會給後遺症卻完全無藥效的藥方。

迷思三:解釋講道理會讓孩子停止負面行為

對孩子解釋道理是教養中相當重要的一樁任務,能夠有效建立孩子IQ與邏輯思考能力。但是對於阻止負面行為這個任務,『解釋講理』效果卻是極低。

就像抽菸的人都知道抽菸不好,懂道理卻也不會讓他們戒菸。大家都知道戴保險套可以預防性病,卻也不會讓所有人戴套子。大部份人表現負面行為時,都知道此行為是不當的。所以『懂道理』跟『改變行為』中間是沒有等號的。大腦發展完全的大人都做不到的事,不用期望孩子做得到。

研究證明『言教』是改變孩子行為極弱的一個方法,因為『講理』是沒有Consequence(後果)的Antecedent(前置),一個沒有C的A是無法有效改變B的。(在繞口令嗎)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小札克每次拉褲子後我不管怎樣解釋講理,他明明懂了,卻還是沒有改變行為的動作。只是徒勞讓我每次越講越生氣,『明明兩小時前才講過怎麼又這樣』,如同滾雪球般地態度越來越負面。

迷思四:太多讚美會寵壞小孩

我幾年前曾在『如何用讚美毀掉孩子的一生』一文中寫過,浮濫抽象的『好棒』、『好聰明』、『Good Job』等讚美只會產生負面效果,Dr. Kazdin在書中也同樣提到這點。他再三強調『正確的讚美』卻是影響孩子行為導向、鞏固孩子正面行為之最值得信賴、最最最強大的教養手段

不只是言語上的讚美,親吻擁抱、或者是完全不分心地專注在孩子身上,都會鞏固孩子的行為。所以當我們專注在孩子負面行為上時,反而鞏固了孩子的負面行為。

效益極高的正確讚美,語句裡必須包含你想要鞏固的正面行為:『你剛剛自己把整頓飯吃完,真的好棒喔!』、『我剛看到你很生氣可是沒有打人,我好感動!』

另一種無效的讚美,Dr. Kazdin稱之為『Caboosing』。Caboose是貨運火車最後面拖著的讓工作人員休息用的小車廂,所以這裏的意思是在正面的讚美語句尾端拖上個負面的評語,舉例像『你自動自發去收拾房間真的好棒。為什麼不能每天都這樣呢?』這正面火車句尾拖著的負面小車廂,一下子把讚美鞏固正面行為的效果降低了。

人腦本來就對負面刺激反應較大,在壓力下更是如此。我工作上常常看到客戶可能在股市裡賺了十萬,可是某天跌個一萬,就覺得天要塌了。

孩子們可能做對了十件事,可是第十一件事做錯了,我們難免就不停關注在這第十一件事上。就算平常對孩子的正面行為會給予讚美,通常對孩子負面行為的反應強度也會大於對正面行為的反應強度。這是人性,卻是在教養上和自己做對的犯賤個性。

Dr. Kazdin說他們診所第一件要求父母注意的事,就是要『挑對』不要『挑錯』,『catch your child being good』,挑出許多可以給予讚美以進一步鞏固的好行為。

迷思五:做過幾次就代表應該能每次都做到

我們常常假設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應該能每次都做到。『我知道你會自己收房間,你上次就自己收得好好的』、『我知道你能自己吃飯,你以前都自己吃』,這種想法很容易讓父母導出『孩子故意在做對、找麻煩、不聽話』的結論。

研究證明這是不正確的假設前提。我們曾運動幾次,不代表能每天都去運動。能夠吃短期健康飲食,不代表能長期堅持下去。這並不代表我們在跟自己作對找麻煩、故意放棄正確行為。因為能夠做一件事,跟能夠常常頻繁地做到一件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能力。

我們應該把孩子行為的一致性想成建立一連串無需別人幫忙、能夠輕易自己完成的動作,像一串舞步一般。這連串動作沒有辦法藉著懲罰怒罵建立起來,唯一最有效率的方法是讚美獎賞正確的動作,然後多練習。

所以與其在手足打架時訓話懲罰,不如在手足和平相處時點出正在發生的具體好行為,並且給予讚賞。這就是所謂的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向強化),是研究多次證明能夠成功扭轉孩子負面行為、建立正面行為效果最強大最重要的手段。

Dr. Kazdin強調,讓孩子正面行為變成習慣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短期使用極密集的正向強化功

在短短幾個星期內,密集地不停創造孩子表現正面行為而受到讚賞的機會。這也就是Kazdin Method裡面最重要的大重點。

2016-05-16_004836031_FE57E_iOS.jpg

迷思六:大寶當初不用特別訓練,二寶應該也不用

這點相信大家都懂,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也都有自己發展的步調。如果大寶當初很快就學會自己吃飯、很快就戒掉尿布,不代表二寶就應該也是這個樣。

與其把孩子的行為想成在不同年紀應該可以達到的種種標準值,不如想成孩子把一串行為步驟舞曲演練到專家程度的過程。

每個孩子在邁向成為不同行為的專家的演練過程中都需要父母不同量的努力與協助,雖然使用的是同質的原則或技巧,卻可能需要不同的應用方式。

迷思七:他只是在跟我作對故意找麻煩

孩子經常『不聽話』時,爸媽難免會覺得孩子在故意找麻煩。可是研究顯示,預測他人反應舉動創造出行為策略以達到目的這種耍心機的事情根本是多數孩子大腦仍無法執行的能力。

父母所謂的不聽話、找麻煩,多半是孩子有著表現某些負面行為的傾向,然後這種傾向通常都被父母在不知不覺間鞏固強化到,而轉成一種行為模式。

舉例來說,遇到尖叫哭吼的孩子,爸媽反應可能是生氣吼罵,可能是在一旁溫柔陪伴講理。不管是以上哪種父母,都在給予無分心的關注,最後甚至還可能讓步。於是這個無意間造成的consequence有效地訓練強化了孩子以尖叫哭吼來取得父母關注或讓步的行為模式。

孩子們的行為多以取得自己最愛的爸媽的關注為出發點,可是大多時候都不是故意的。孩子並非有意識地想著『我找麻煩做錯事就會得到媽媽的關注』,而是下意識的『我做這件事就會得到媽媽關注,我喜歡媽媽的關注』的機制。

大部份時候,孩子純粹是對B(行為)與C(後果)之間不停發生的連動關係產生直覺反應。Dr. Kazdin曾經主導不同實驗研究,讓父母改變他們的C,結果孩子改變B的速度快到驚人。若是父母能忽視尖叫哭吼,不給予任何的注意,然後在孩子好聲好氣時給予高度注意與讚美,才是真正CP值超高的耍心機。

2016-05-05_024710608_0BE0E_iOS.jpg

天啊,迷思終於講完了,我好累。

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介紹Kazdin Method幾個重要概念。

Kazdin Method裡面大部分的執行步驟,其實一定都是相信正向教養的媽媽讀者們完全不陌生的概念。乍看之下真的會覺得是老生常談,因為真的沒什麼新聞,科學證明出來的真理答案就是那麼一套而已。

可是就像Dr. Kazdin書中所說,很多來診所求救的父母們早就有著執行方向的大概念,很多爸媽都已經在執行不懲罰的正面教養、很多爸媽已經在用讚美去引導行為或者使用積點表的手段,可是可能因為在執行細節上不夠徹底或完全搞錯重點,導致教養手法效率低、無效甚至反效果。

而Kazdin Method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於細節的徹底執行

就像稍有概念的媽媽們都知道麻油雞大概就是麻油跟雞跟薑跟米酒去弄弄,隨意煮煮應該也算好吃,可是真正按照天王食譜去徹底執行的麻油雞,才會讓人黯然銷魂。(好餓)

第一件父母必須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釐清負負得正的『Positive Opposite』:負面行為的反面,也就是正面好行為。

因為我們不能專注在孩子的負面行為上,我們必須翻轉找出我們想要孩子做的正面行為,才能成功取代討厭的負面行為。

以我家為例子,我不要北鼻麥打人,所以我想要的正面行為就是『生氣可是不動手』,再進階一點就是『生氣時可以好好講』。我不要小札克拉褲子,我想要的正面行為策略則比較複雜,包括『早晚固定大便』、『日間想大便時會跑廁所』、『整天都沒有拉褲子意外』等等。

另外還有一件最近讓我們比較煩的事,就是我們常常叫小札克做事時,他可能因為忙著玩而故意忽略或一拖再拖,常要我們一唸再唸唸到抓狂,所以我想要的正面行為就是『爸媽講第一次就聽話』。

藉著讚賞去強化我們想要看到的正面行為,比試圖使用罰責去消滅討人厭的負面行為要簡單得太多。

當被讚賞鞏固住的正面行為終於取代負面行為時,效果也較為強勁持久,而且沒有懲罰造成的後遺症。

接下來,我們要把負負得正的正面行為B與讚賞C密集頻繁地連結起來,也就是所謂的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向強化),是教養寶物箱裡最基本卻最霹靂強大的密技。

CP值最高的正確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向強化功,必須一貫性高、C得在B之後立即發生,而且展現出清楚的連動關係

也就是說每一次孩子展現出我們想取代負面行為的正面行為B,我們應該要立即給予正面後果C

像是我想要小札克在我們話講第一次時就聽話照做,那每一次在他一聽到話就照做時,我就要立即給予關注、讚美、擁抱親吻、獎賞、或代替獎賞的『代幣』。

獎賞不需要貴重誇張,通常一對一的正面關注與高度讚美加上肢體接觸就綽綽有餘。而且這種密集的正面強化功也不是無窮無盡的拖延戰,通常幾星期到一兩個月的功夫就可以鞏固出長遠的正面好行為。

不過在這段密集訓練期,B與C的連動性必須一致又清晰。

像我針對小札克拉褲子的問題曾經使用過兩三天的狗狗積分表,讀完書後就很清楚地看到當初為何會失敗。因為是在每天晚上總結算,整天沒有拉褲子才會得到狗狗。C的發生不夠立即,B的發生不夠頻繁,B與C的聯繫不夠清晰、一貫性也不夠高,加上同時我對於他拉褲子的負面反應強度又過高,所以鞏固正面行為的力量極弱。

Positive Reinforcement常常被虎媽派人物誤會成簡單使用獎賞去利誘行為。其實真正的正面強化功博大精深,Dr. Kazdin解釋多種重要的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手段:

Reinforced Practice 強化練習

這是建造正面行為的最好方法,可能也是全書的最大重點,請讀文讀到睡著的大家暫時清醒一下。

『Reinforced』就是在孩子表現出正面行為時,爸媽注意到並且給予正向強化的獎賞後果。『Practice』則代表孩子有許多許多的機會去表現會得到正向強化的正面行為。

因為不斷重複的密集練習才能把孩子的行為模式牢牢鎖住,讓大腦產生相對應的變化。就像剛開始學鋼琴時,我們看到譜上的音符,可能要數一下琴鍵,看著手指頭,才會彈出正確的音樂。可是多加練習後,大腦能夠直接跳過數琴鍵與看手指的邏輯思考步驟,直接看譜就能彈出音樂,變成直接反應。

在這段使用Kazdin Method的密集訓練期,孩子必須不斷重複體驗『好B得到好C』,才能建立鞏固住孩子良好行為。

很多時候如果等到孩子有好表現時才給予讚賞,頻率實在過低,效果太弱。像每個晚上睡前都會暴走的孩子,爸媽可能很難等得到可以給好C的好B。

這時候,『模擬遊戲』的手法就相當有用,也是Kazdin Method裡面很重要的一環。

選一個輕鬆的時段,以玩樂的態度,要孩子模擬希望能夠取代負面行為的好行為。然後在孩子假裝或表演出好行為後,直接給予立即的讚賞。

這就是當初北鼻麥一直打人時,我跟他玩的神奇遊戲。

當時每天早晚吃完飯,沒什麼壓力又很飽的輕鬆時刻,我就跟他說『我們現在要玩生氣可是不打人的遊戲喔!我要假裝搶你的玩具,然後你要假裝生氣。你可以跳來跳去、拍手、踏腳,可是不可以打人踢人。』

剛開始北鼻麥搞不清楚狀況不想玩,有時我必須先自己表演一下。常常小札克覺得很好笑,所以也在一旁跟著玩,假裝他也生氣可是不打人。後來北鼻麥就越來越會模擬了,只要他們假裝生氣然後沒有打人時,我就會興奮地大聲讚美說『你剛剛玩具被搶很生氣可是你沒有出手打人,真的好棒好棒耶!』,然後給一個大大的擁抱或熱吻。

我們每天很規律地早晚各玩一次,玩了五六天,北鼻麥的戰神巔峰期似乎就這麼結束了!

Shaping 塑形

要雕塑出一個複雜的行為,就把行為先分格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可以達成的動作,然後藉著正向強化小段小段的好動作,漸漸雕塑出整個想要的行為。

如果我們等待孩子做出完美的正面行為才給予正面強化的讚賞,可能會等到花兒都謝了。Dr. Kazdin說在他program中一個父母最常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期待過高,等著過於完美的行為才給予讚賞。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們就算只做到期待中的完美正面行為的一點點、或者有些做錯了,都應該要給予具體讚美。

這些一點一滴的小進步,在多加鞏固強化後,會逐漸建立出我們真正想要的良好行為。

就像嬰兒們在學走路時,他們把自己撐站起來時我們給予喝采,練習多次後終於放手我們再給予喝采,放手多次後終於踏出一小步我們再度大聲喝采,就這樣嬰兒逐漸練習進步到終於會走路。應該沒有會對嬰兒抱怨『你怎麼只會站起來而不踏步走』,堅持要等到嬰兒完全會走路才大聲喝采的媽媽吧!

所以希望很頻繁抓狂的孩子整天都不要抓狂,可能先從三十分鐘為目標做起,達到目標就給予熱烈讚美。希望很愛人餵的孩子能把整頓飯自己吃完,應該從每一口他自己吃的時候都大聲讚美。

Extinction 滅火

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面強化)的有效反面刀刃,不是懲罰等負面強化,而是Extinction(消滅):藉由『完全不給予關注』來把負面行為消滅掉,就像藉著移除氧氣與可燃物而把火滅掉一般。

單獨使用Extinction去忽略負面行為並無法有效改變孩子行為,可是當使用Extinction冷淡忽視負面行為加上Positive Reinforcement強烈讚賞正面行為,效果極為強大。

分析我之前幾次來來回回處理小札克拉褲子的情況,我突然很清晰地看到,每一次我們能夠真正冷處理小札克拉褲子這件事,不出手幫他清理(因為幫忙清理時也是一對一的相處時間),移除情緒冷淡地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沒有熱忱沒有嘮叨也完全沒有負面語氣時,他拉褲子的情況似乎才會開始改善。

ABC

ABC的概念實在太重要。要使出成功的正面強化功,ABC三者都必須徹底執行到特優。

行為前發生的Antecedent(前置)包含了我們的身教、我們給予指令的語氣與指令本身、以及任何的提示與引導與事發情景。舉例來說,叫小孩去睡覺的指令語氣是A的一種,可是睡前營造的安寧氣氛或是routine也都是極重要的A。

Behavior(行為)包含了負負得正的Positive Opposite(正面行為)、之前提到分格的小段動作、或者是創造出不斷的練習正面行為的機會。

行為之後發生的Consequence(後果),包括讚美、關注,以及任何型態的正面強化鞏固。

所謂的Kazdin Method,就是把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ABC三點密集徹底執行,缺一不可:使用高效率的溝通方式引導孩子給予指令(A),給予孩子反覆不斷的正面表現機會(B),再傳達一貫性與強度極高的好後果(C)。

許多父母讚賞與點數貼紙表都用到爛了還是不見效果,原因很簡單。只有C,卻沒有執行好A與B,效果自然大大打折。

Dr. Kazdin在書中說,當你把ABC都徹底完美執行時,看到孩子的轉變會覺得這ABC簡單步驟簡直是魔術般神奇。

(是真的!我家小孩是活生生的例子!神奇到我都要感動地哭了!)

因為這ABC步驟看來簡單,背後卻有多少奉獻青春的科學家的優質學術研究實驗成果在支撐著。

Dr. Kazdin甚至說,因為Kazdin Method的program中的所有細節都有科學驗證的背景,與其說Kazdin Method是個教養理論、概念、手段,不如說是門『科技』。既然是科技,執行完美的話就是黑白分明,在出錯的地方也可以靠維修來搞定。所以在他書中還有專門講troubleshooting的章節:發生怎麼樣的問題時,通常是因為哪個環節出錯,如何修理執行細節。

C之正確讚美最為重要

研究顯示讚美的『質』與『量』是這個program的成敗關鍵:父母給予的讚美語氣興致缺缺、太過平淡或含蓄,孩子的行為也比較難以進步。優質的讚美則能得到快速神奇的行為扭轉。在這個program中使用的所有consequence中,讚美最為重要。所以爸媽們一定要把這CP值最高的讚美招學好:

(1)Enthusiastic:給予興致高昂充滿熱情感動喜悅興奮的高強度讚美。書中提到Dr. Kazdin以前的兒童行為診所處於一棟心理學診療綜合大樓裡,當他們診所的診療師對於幼童的正面行為給予讚美時,總是歡聲鼓舞,聲音大到常常讓隔壁多間診所可能正在談離婚喪偶家暴等悲傷心事的診療師過來抗議,不管他們怎麼加裝隔音牆都沒辦法。就是要這麼興奮瘋狂的讚美!

(2)Specific:給予極度具體的讚美,句子裡一定要敘述他們剛做到的好行為。

(3)Gentle Touch:給予讚美的同時,也要加上一份肢體接觸或肢體語言。像拍肩、摸頭、擁抱、親吻、擊掌。或者是一個微笑、伸出大拇指的讚、比勢OK等等,讓純語言的抽象讚美加上一個具體的鞏固加強。

2016-05-18_211950111_F99D0_iOS.jpg

另外之前提過的,讚美一定要在行為後立即發生,與好行為的聯繫關係清楚,並且相當頻繁

Dr. Kazdin也提到,讚美必須『clear and clean』,clear代表相當清楚具體地敘述剛剛孩子做的好行為,clean代表不要在後面加上個caboose、任何負面語句、或者批評性的意見。像『比上次好多了』、『要是每次都這樣就好了』都是NO NO,也不要想要藉機說教解釋為什麼這樣的行為是好的。讚美的時候,就是要給予純粹的讚美,才不會稀釋掉正面鞏固的力量。

2016-05-18_211958283_5BC9A_iOS.jpg

A能取決勝敗

B與C的連動關係大家應該清楚了。Dr. Kazdin強調,A其實是引導出成功B的關鍵。我們給予孩子指令時的說法與語氣常常是取決孩子會不會配合的主要因素。把以下這四大要點CCSS全部徹底執行的話,小孩配合行動的成功率CP值大升!

在給予小孩指令時,應該要:

(1)Calm:使用平靜溫柔溫和的語氣。任何不耐煩、帶著怒氣、或負面情緒的語氣都只會降低話語效果的CP值而已。

(2)Close:移到小孩身前雙眼平視。在背後嚷嚷的嘮叨被當成耳邊風的機率大上許多。

(3)Specific:清楚說明要小孩做的具體事情。

(3)Statement:使用『請』開頭的命令句,不要使用問句。舉例來說,要小孩去刷牙的話,說『請你現在去廁所刷牙』,不要說『可以去刷牙了嗎?』或是『到底什麼時候你才要去刷牙?』。

基本上,就是要以尊重人的態度,鄭重具體地給予指令。

 

布魯奇家庭實驗報告

 

各位同學!

在徹底完美執行上述A與C一個多星期之後,現在我叫小札克或是北鼻麥做什麼他們不想做的事(像刷牙吃飯洗澡穿鞋子出門等無聊任務),不管他們本來是在做多好玩的事,大概都有九成五的成功機率!

跟Dr. Kazdin預料的一樣,真的是太神奇了~

我再也不用嘮嘮叨叨當背後靈不停重複指令,或是一天照三餐感受到『小孩不鳥我』的挫折感了。

請見底下實況播放,現在真的每天無時無刻都是這樣!

也有超搞笑的時候。我家兩少爺聽話仍不忘同時當搞笑藝人,真是笑屎我了。

本書使用著上述所有的同樣的概念與執行法,章節分成學前幼兒、六到十二歲、青春期等針對不同年齡量身訂做的program細節。不過我也只仔細拜讀了學前幼兒那章,書一半都沒看完就很快地開始執行他的program了。(拉褲子問題如火燒屁股實在沒辦法再等下去啊)

我不是像Dr. Kazdin般的兒童心理學專家,我只懂自己的孩子,各位爸爸媽媽們也才最懂家裡的情況與孩子的脾氣。我文章寫得這麼詳細,就是覺得大家如果寫信給我問我你們家小孩的問題,我應該也幫不上什麼忙。所以希望能提供大家很具體的方向,讓世上頭疼的爸媽自己捉摸量身訂做自己的program。

(其實我之前發現這書有中文版,所以我本來真的只打算隨便寫寫然後加句『請大家自己去買書看』就算了的。沒想到竟然又被我發現中文版即將絕版的殘酷事實,只好越寫越囉唆。人蔘哪~)

Dr. Kazdin書中學前幼兒章節,是以他們診所一個每晚睡前都會超級大爆走的四歲小孩與來求救的父母為例,講解如何具體實行他們Kazdin Method的program。

所以我就藉我家四歲九個月的小札克與兩歲九個月的北鼻麥來分享我如何應用這個program的細節吧!

Kazdin Method的短期扭轉行為的program,主旨在於把高強度的優質讚美與高頻繁度的好行為連結起來,在短期內達到『以正面強化扭轉行為』的目標。

所以除了上述具體高強度的讚美與肢體接觸之外,Dr. Kazdin還建議使用所謂的point chart。(積點表)

這邊的積點表與一般爸媽心中刻板印象的積點積分表相當不同,所以請大家先把腦中已經植入的積點表觀念抹擦掉。

2016-04-28_015500823_3778D_iOS.jpg

這個program裡面的積點表,分數不是重點,過程才最重要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要給孩子超高強度又超頻繁的positive consequence,所以才使用『瘋狂讚美+肢體接觸+點數+點數可能得到的獎品』,基本上是shower them with positive consequences,『用一大堆正面後果淹沒他們』的概念。所以給予點數的同時,不要忘記讚美與肢體接觸才是更重要的重點

爸媽的態度,不是『你要得到幾分才能得到大獎』的裁判貌,也絕對不是『你不做XX就得不到點數』或『你再XX我就把點數扣掉』的嚴師樣。爸媽的態度應該是『天啊你好棒喔又得到一點了耶』、『歐買尬今天已經得到五點了怎麼這麼棒啦』與『我真的好想幫你得更多點數,趕快我們一起來做XX吧』的後援會啦啦隊盟友態度。

簡而言之,點數是為了創造更正面的氛圍。所以爸媽對於點數絕對不能小氣,必須要相當的慷慨。絕對不能拿點數來要脅小孩。就算是小小的模擬練習也要大力讚美給予點數。

因為在這段時間裡,正面氛圍相當重要,為了不讓任何事稀釋掉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力量,對於負面行為務必要使用Extinction滅火法的冷處理。孩子不合作或是出現負面行為,就無情緒且淡淡地說『好可惜這樣就得不到點數了,下次再加油吧』,然後轉身走開。千萬要憋住嘮叨說教責罵勸慰的父母天性。(很難很難真的很難,阿彌陀佛)

積點表一定要放在家裡每天都常常看得到的地方。像我家是掛在狗籠上,包準每天照三餐看。這樣才能提醒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提醒父母自己,畢竟不停地讚美本來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實在有違父母天性。開始這個program之後,不但要一直注意到小孩做對的事,還要給予立即的讚美跟點數,剛開始的確很容易忘掉,的確需要多加提醒。

以我家為例,本來大便在馬桶裡是理所當然的事,或者我給指令小孩照做也是應該的吧!所以平常發生『大便在馬桶裡』或是『我講一次話小札克就乖乖照做』這種事時,反應平淡無奇是人性,就算讚美也是個微笑加『Good Job』罷了。可是發生負面行為像『拉褲子』或『我講好多遍小札克都不做』時,我們負面反應的強度當然就高得多。

這個積分表在短期內訓練父母觀察力,把所有小孩的行為都分成『+』或『-』,只要是『+』的就該給予注意多加鼓勵,『-』的加以忽略冷處理。每天讚美好多好多次,一下子把大家的情緒強度都扭轉到正面上去了。

2016-04-30_032259986_CFC9A_iOS.jpg

Dr. Kazdin建議剛開始從三到五天的短期積分表開始。有些家庭可能因為上班上學作息原因,一個星期只能週末兩天,那就只做兩天吧!寧可讓只有兩天的積分表執行到完美,也不要使用隨便亂執行沒有一致性的七日積分表。

剛開始的頭幾天通常最為艱難,也同時是關鍵。Dr. Kazdin建議先針對一個最頭痛的行為下手,不要列太多得分項目,可是又要讓小孩有一直得分的機會。

之前我為了小札克拉褲子的問題去請教我們自然療法兒科醫師。因為我曾經上一些有名的小兒科醫師網站做功課,讀到小孩若常常有拉褲子尿褲子的問題,很多時候其實都是便秘造成的。就算小孩已經每天大便兩三次,仍然可能是便秘,因為大便會沿著宿便旁的空間排出來,造成沒有便秘的假象。宿便會讓『菊花肌』變得比較不敏銳,因此傳到大腦的訊息較為微弱,若是孩子又是像小札克很忙很愛玩這種個性,就很容易忽略掉那個訊號。

自然療法醫師果然覺得這就是小札克的問題,環境壓力或身體不適或是飲食敏感都會導致消化器官的壓力而造成便秘,加上如果平常愛憋的話也很容易憋出便秘來,所以她也指點我一些幫助小札克排便順暢規律的做法。

於是小札克第一週的積分表上有『早餐後大便』、『晚餐後大便』、『整天沒有尿褲拉褲子意外』、『日間要大便會自己講』、『晚上不尿床』等五項,主要目的是讓他建立規律排便的習慣。

積分表一定要自己製作,最好孩子還在一旁觀看討論參與。整個製作積分表的態度應該是有趣好玩正向的,也可以讓孩子一起討論選擇得到多少點數時能換什麼獎品,給孩子幾個選項讓他們自己選。

『我們要開始這個積分的活動,看你們在接下來五天內表現有多棒!如果XXX的話,就可以得一點,如果XXX的話,就可以得兩點......這樣我們很快就可以積到X點然後可以.....』

選擇獎品的時候,請記住一件事:獎品不是重點!

請大家無時無刻都不要忘記,這整個program設計的重點都在於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面強化),過程才最重要,得分的結果不必太在意。點數與獎品的存在,讓爸媽與孩子有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標,也讓爸媽的角色從對峙變成隊友。積點表要讓孩子很容易就得到很多分,給點數時要記得慷慨,剛開始最好每天都有換到小獎品的機會。

Dr. Kazdin建議的小『獎品』包括帶孩子去公園走走、一對一的遊戲時間、睡前多唸一個故事、可以晚睡十五分鐘等等,任何孩子會享受的特權都可以,不一定要實質的禮物。積到不同的點數也應該有不同程度的獎品,這樣才會有新鮮感與挑戰感。

如果搭配上高強度的讚美的話,孩子真的不會太在意獎品。就像在公司年終抽獎抽到一台賓士車跟一個電子鍋,有了賓士其實也不太會在意電子鍋有沒有送來,可是一次得到兩個獎的爽度就是比一個獎高很多啊。爸媽的讚美就像是賓士車,點數只是錦上添花。畢竟自己最愛的爸媽的肯定讚賞,才是孩子最渴望的獎品。

因為我們第一週的積點表上有五個項目,所以我剛開始設計了『如果積到四點我就會摺一隻色紙小狗狗』當獎品,如此他們應該很容易每天都能得到小狗。摺紙的時間是一對一嘻嘻哈哈的親密時間,所以小札克與北鼻麥興奮得很。

我另外買了一堆Hot Wheel小車子放在一個『寶物盒』裡,積到十點的時候就可以伸手進去抽一台車。抽獎的過程也是嘻嘻哈哈好笑得很,小札克跟北鼻麥很享受抽獎這件事,拿到車子之後反而似乎一點都不在乎。

2016-05-09_145010155_E52E0_iOS.jpg

剛開始執行的頭三天,給予讚美時要使出全身的戲劇化力量表現出超高度的興奮。孩子得到點數時,除了用高分貝給予驚喜的具體讚美,我們還常常抓著小孩一起耍白痴地轉圈圈跳舞,甚至開心地抱著孩子在地上滾,大家都開心成一團,根本就是一家神經病。

如此做幾次之後,孩子們就如上癮般愛上這個program了。能夠不停得到爸媽的肯定與讚賞,哪個孩子會不愛呢?

也因此Dr. Kazdin不停強調,爸媽必須不停創造讓孩子表現好行為的機會。所以一開始如果好行為無法自然發生,就照三餐玩模擬遊戲,或者使用shaping分格縮短時間要求,以給予頻繁的讚美。

開始點數表的第一天,小札克剛好又有一個小小的小泥漿拉褲子意外。我們很鎮定地使用Extinction滅火法,『可惜這樣就沒有點數了,明天再加油喔!』。

緊接著一連四天都完全沒有拉褲子意外發生!而且小札克如同黃金貓一樣,每天早晚一喚大便就來。

我們開始使用點數表的第三天剛好是週末。兩個孩子這時候對這program已經游刃有餘,配合度突然爆發到神奇的地步,只能用magical來形容。

而且因為他們不斷地受到正面的讚賞,兩個孩子突然更加自信快樂、情緒高昂了好多。他們本來就是很自信快樂的小孩,開始這個program之前我完全沒辦法想像他們可以更上一層樓。

就這樣我們家度過了一個超正面超歡樂的週末,孩子們一下子得到超多的點數,根本就直接跳過摺狗狗這小獎,直接每天都在抽小車子。

我跟保羅只專注在正面行為上,不被負面思考煩擾,兩個人情緒都好了很多,教養壓力也輕了許多。

週六晚上小札克很開心很認真地跟我說:『我喜歡妳說我好棒耶!』

整個週末,小札克竟然也開始多次讚美北鼻麥。『你剛剛去馬桶上大便,真的很棒耶!』

身教的力量果真強大!

週日晚間孩子入睡之後,保羅突然很感動地跟我說:『這個週末實在太美好了,真不可思議。謝謝妳的努力。』

我們家幾週來的負面壓力就這樣被Kazdin Method扭轉過來了!

2016-05-19_063747752_C4299_iOS.jpg

Kazdin Method在四歲九個月的小札克身上能夠如此成功,其實我一點都不意外。經過科學證實的手段,我本來就是自信滿滿地在執行,一早就知道會成功。

讓我相當意外的,反而是兩歲九個月的北鼻麥竟然也對這個program有極佳反應。

Dr. Kazdin書上包含的最低年齡層是preschooler,所以照理說是三歲之後的孩子。我剛開始一點都沒有要幫北鼻麥做積點表的打算,可是因為哥哥在旁邊一直得獎,我知道北鼻麥一定也會想要參與。所以我很隨便地做了個積點表呼嚨他,還超沒誠意地把他的積點表壓在哥哥的積點表下面,根本就看不到。

2016-05-01_022044940_5C22B_iOS.jpg

在北鼻麥的積點表上,我也給了五個項目:大便大在馬桶裡、整天沒有尿褲拉褲意外、要上廁所會講、晚上不尿床、生氣不打人。

這個時候其實北鼻麥已經不太會打人了。可是其他四個項目他都超弱的。

他那時晚上還在穿尿褲睡覺,早上起床也總是一大包尿。雖然白天穿內褲,因為在學校會被定時帶去上廁所,所以要上廁所也不太會自己說。連著多天沒有尿褲子或拉褲子意外根本是稀有的事,而且也根本不愛在馬桶裡大便。總而言之就是媽媽太懶所以戒尿布大概只戒了三分之一的程度。

剛開始第一天,北鼻麥是真的完全搞不清楚狀況。每次才得到一點,就喊著要抽車子,然後我不讓他抽他就開始哭鬧。

沒想到短短兩天內,北鼻麥在哥哥的教導下一下子就搞懂遊戲規則了!

使用積點表的第三天,也就是週五,北鼻麥突然神速大長進!

接下來的整個週末,他根本就變了一個人。連著兩天不停跟我說他要上廁所,還連番大便大在馬桶裡。最神奇的是,他竟然還連著兩天都沒有尿床了!

整個週末下來,他得到的點數竟然比小札克還多。就這樣,他開始了晚上穿著內褲睡覺的日子。

正向強化的力量實在是太太太強大了,我下跪了!

2016-05-19_063758224_C11B9_iOS.jpg

經過短短一週,兩個孩子氣勢高昂開心得很。沒想到第一張積分表就這麼成功,讓我自信滿滿地在第二週的積分表上多加了幾個項目。

就是在這時候,我在小札克跟北鼻麥的表上加了『Minding words the first time』,『爸媽講話講一次就聽』的項目。

經過前週累積點數的演練,兩個小孩都很清楚他們該怎麼做。於是才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小札克竟然馬上變成『講話講一次就聽』的專家。

就像我上面放的實況轉播。只要我用對所有的Antecedent(近距離、具體、用『請』開頭的命令句、溫柔的語調),加上開心具體又即時的讚美,現在我請他去收玩具刷牙洗澡吃飯穿鞋子出門,大部份時候都會一講都聽。

不用再每天跟孩子為生活瑣事打車輪戰,不用再每天一次次地對小孩重複指令重複到不耐煩或火大,不用再用『再不去我就要生氣囉』來威脅,我的生活突然變得好美好好輕鬆!神啊我感謝你!!!

以前若是晚上拉褲子,整個負面行為事件難免會影響到洗澡吃飯睡覺時間的情緒,也會降低對其他事情的合作度。就算沒有拉褲子事件,早晚要他們做生活瑣事時一拖再拖總容易拖到我沒好氣保羅也火大。

現在把這兩大負面要素移除,雖然四歲小孩總有難免偶爾哭鬧不合作的時候,但因為負面行為的頻率極低,我也總能夠用極高的耐性去和緩處理。

短短一兩個星期,我們家的改變就能這麼大。真的是太神奇了!

2016-05-10_231518346_2E8C3_iOS.jpg

第二週的第五天晚上,小札克正跟親戚小孩熱烈地玩著。我跑去叫他過來吃飯,小札克聽話坐下來吃了兩口後,我開心又興奮地說:『你最近很棒耶!我請你做事才說一次你就都乖乖聽話去做了耶!』

小札克很肯定地說:『嗯!我以前耳朵壞掉,可是現在換新的了。』

後來他多次跟我說,他真的好喜歡他的新耳朵。我總跟他說我也好愛好愛他的新耳朵。(可以去買一雙給你把拔嗎)

經歷了兩週的積點表,吩咐催請孩子去做一樁樁生活瑣事再也不讓我想到就累,就算要一打二時心理壓力也低了許多,我更熱愛與他們相處了!

而且因為與孩子的互動超過九成都極為正面,看得出來小札克深深愛上這種氛圍了。於是只要我有一丁點的負面訊息暗示,像警告性地喚他的名字、或嚴厲的一個眼神,他敏銳度極高,通常會馬上回頭是岸。

果然就像Dr. Kazdin在書中所說,伴隨著program裡面極高強度且頻繁出現的正面肯定讚美時,頻率低、時間短暫、在負面行為初期就使用的『懲罰』的CP值才最高。

第三週,因為前兩週實在太成功,我們又再加了『自己把飯吃光光』一欄。

這欄其實是替北鼻麥量身訂做的。因為最近北鼻麥大概是懷念當北鼻的日子,本來從一歲開始就很會自己吃飯,最近卻開始餐餐要我們幫他吹並且餵他吃。

這個時候,我們讚美的強度已經不需要像剛開始這麼瘋狂。

Dr. Kazdin在書中提到,剛開始幾天爸媽可能會覺得故意用力讚美很虛假,並且質疑不是真誠的讚美才會有效嗎?

其實並非如此。他指出,讚美的強度與熱情度比什麼都來得重要。加上父母沒過幾天很快就會習慣而變真誠了,並且在看到孩子神奇的進步後讚美就自然會變得更真誠。他解釋說,就像小孩最初開始講的請謝謝對不起與I love you,大多情況都不誠懇不真誠。可是當大人給予真誠的回應,孩子口中的請謝謝對不起與I love you也就自然變得越來越真誠。

開始program的頭幾天,我的確有必須特別作戲地去大量讚美孩子的勞累感。現在早已變成習慣,總能真誠開心地覺得孩子們又做到一個正面行為是相當棒的事,並且在觀察到一個正面行為時立即給予具體讚美。

2016-05-10_231528818_C29BF_iOS.jpg

第三週很快樂地度過了。北鼻麥再次連著四天都沒有尿床,兩個皮小孩變得聽話合作很多,吃飯也都會盡量自己吃。

這段時間裡,正面的氛圍能量實在太強大,小札克大概不斷地感受到父母的愛意,他常常會天外飛來一筆地突然跟我說『馬迷我好愛妳』。

第三週的第四天,我們全家去逛IKEA。在餐廳裡,小札克突然跟我說:『馬迷,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 me.』

然後五歲不到的他用僅限的文法努力地說出:『I love you for being happy with me.』

我真的好感動。原來爸媽跟孩子相處時是快樂的,才是孩子內心最渴望的禮物。

到第三週尾聲這個時候,小札克跟北鼻麥根本就再也沒有向我問過摺狗狗或是抽小車子的事情了。

可是因為他們表現得太好,很快地在三週內就累積到一百五十點,前天晚上我們全家一起去電影院看了他們生平的第一部電影,當作他們的終極大獎!

雖然第四週的點數表才剛掛上去,他們表現依舊良好,卻很少記得要我把點數畫上表上了。

果然如Dr. Kazdin所說,經過一段短期的密集訓練,就可以在三週到兩個月間畢業了。可是我覺得需要繼續被點數表訓練的是我跟保羅,我們真的還需要被一直提醒訓練不停地注意孩子正面的行為,不要執著於孩子不配合的那些動作。

尤其是保羅,常常一不小心對於負面行為的反應就越來越強烈,對於正面行為的讚美卻越來越冷淡。爸爸真的好難訓練喔真煩。

還好Dr. Kazdin的英文版書中有附上十幾分鐘的DVD重點簡介。本來在我跟保羅簡報書中策略之後,他還是一點都搞不清楚狀況。後來在第一張點數表的第一晚我逼他看了這個DVD,才終於有所長進。

(抱怨雖抱怨還是要替他拍拍手,身為一個老爸他已經相當配合了不然也不可能快速達到這種神奇的扭轉效果)

2016-05-06_170716636_25BE7_iOS.jpg

因為我書還沒看完就急急地開始執行這個program,對於兩兄弟的積分表,我各做各的,不過在一個人達到小獎品的點數量時,我總會要求他們等等另一位,然後藉此激勵另一位爺奮發向上。

後來發現書中其實有針對團體使用的點數表,也建議了所謂的正面連坐法。一位爺得到獎品的時候另一位也自動雞犬升天,這樣能夠藉著他們互相幫忙激勵的力量讓正面強化的效果更大。

最後我想說的是,雖然我狗急跳牆一下子就跳進這個program,剛開始對於使用點數表這件事我心裡還是經過一番掙扎。

畢竟我一直信仰的蒙特梭利教學理念上一個極大的特徵,就是在學習上不賞不罰,以保有孩子自發性的學習動機。

在開始我家第一張點數表後,我對這個問題思考了兩天,我突然懂了這兩樁事是沒有衝突的。

蒙特梭利不賞不罰,是不想讓學習的結果與獎賞中間劃上等號,避免之後獎賞被移除後,學習的自發動機也消失了。

使用Kazdin Method扭轉的負面行為,針對的是行為,而不是結果。不管小札克乖乖在馬桶大便的動機為何,我只要他建立出這個習慣我就滿足了。不管北鼻麥生氣不打人的出發點為何,重要的是他學會生氣時不使用打人去處理。睡前暴走、愛罵髒話、喜歡在公共場所抓狂等等書中提到讓父母覺得火燒屁股的行為,大約都是這個樣子。

當這些負面狀況移除時,整個家庭的心理與情緒健康都受到巨大正面的影響,連帶地也會讓孩子行為表現更佳。

再者就算是在蒙特梭利的不賞不罰原則下,也是不停地使用正向讚美去鞏固孩子的正面行為。在Kazdin Method中,點數與獎品就如同肢體接觸般,是讓言語讚美具體化以加強正面鞏固效率的利器。所以點數充其量是讚美的放大鏡,最重要的還是讚美。若是只有點數而無父母高強度即時具體的讚美,這個program一定會失敗。

畢竟爸媽的肯定讚美與關注,才真正是孩子們最渴望的獎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魯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