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30  

小札克就讀蒙特梭利幼兒園的三年來,我想讓孩子們一路蒙特梭利國小國高中上去的主意越來越堅定。

今天去參觀一所有名的AMI體系的蒙特梭利學園,學校座落在五公頃大的柑橘林中,從一歲半的幼兒班到小學國中高中都有。國高中擁有一個孩子們負責的小農牧場,週六還開設有機農夫市集,由孩子們共同經營。

我們花了一個小時安靜觀察各個教室的動態後,由副校長與我們小聊一下蒙特梭利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博大精深,在這邊不多贅言,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參考『蒙特梭利的夏日』與『小札克上學去:蒙特梭利學園導覽』兩篇舊文)

『傳統教育總是讓全班的學生在同一時刻學著同樣的東西。可是,』他說,『exposure不等於learning。』

的確,把同一頁課本擺在三十個孩子的面前,三十個學生在同一時間程度相似而且對同一個主題感興趣而真心想學習的機率到底有多少?

跟不上的孩子們開始產生『自己對這個科目就是不行』的模糊概念,程度超前的孩子們覺得無聊而開始在課本上鬼畫糊。

我突然想起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老師帶領着全班同學烏拉烏拉地念著一個乘除法口訣,我記得我也不求甚解地跟著大家烏拉烏拉口訣念了幾個星期。某天考試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學過這種問題、到底該怎麼作答,於是錯了好多題。老師在訂正講解時就說,不是每天都在跟你們說『烏拉烏拉』嗎?就這樣『烏拉烏拉』,答案就出來了。

老實說,我到學年終了仍然不知道那烏拉烏拉是什麼鬼。

蒙特梭利教育確定全班所有的學生在教室裡的每一個時刻,面對的都是自己在那一刻最感興趣最想學習的主題。不施加外在賞罰,不要求孩子們死記,紮紮實實的建構式教學讓孩子們從最基礎實用的角度去手作了解所有的知識,一懂了就不會忘記。

很多人總是有著一個疑問: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有興趣的學習課題,大家不是會一直玩自己熱衷的同樣主題嗎?

副校長笑着說,其實這麼多年來,他根本沒遇過這種問題。因為孩子原始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被好好地保留住,而且建構式教學的每個學習科目課題都與奇妙有趣的世界萬物息息相關,好玩得不得了,連數學與文法這種東西大家都熱愛得很。

其實副校長不用浪費口水,我已經做過功課了。要不是因為這些理由,我今天也不會坐在你面前。

若是孩子們能夠蒙特梭利國小國中高中一路念上去直到申請大學,那就太天衣無縫了。因為我一直覺得蒙特梭利其實就像是美國最高等教育的縮小版,大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選擇自己熱愛的科目作專題研究。之所以高等教育大部分的考試都是open book,就是因為若是非真懂的話,根本也寫不出答案來。要不是在美國念碩士致力研究財經學的那一兩年,我也不會領悟到學習的真義實在與分數無關。

不過我還是忍不住問了我最大的疑問:人生多變,難以預料未來。若是孩子們求學中途必須脫離蒙特梭利學校,進入『real world』,被逼著去上傳統教育體制的國高中學校的話,銜接會不會有問題呢?

副校長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

Which one is the real world?』(哪個才是真實的世界)

真實的世界裡,身邊一定有不同年齡的同儕,時時要學習與比自己年長或年輕的人相處,截長補短。蒙特梭利的混齡教室裡,被崇拜着的哥哥姐姐們激發年紀較小的孩子們的學習成長,年紀較大的孩子們則享受着幫助弟弟妹妹的榮譽心、建立責任感與領導者的架勢,更是受惠良多。

真實的世界裡,沒有人在我們耳邊時時督促著工作任務的完成,沒有人動不動就給予我們處罰或讚賞。高階一點的職位或是自己創業的生意,我們總是要對自己的工作負全責、自己策劃思考如何完成任務目的。

真實的世界裡,很會死記或者考高分的能力,與工作成就與人生幸福度根本無關。一紙學歷也頂多只能帶我們走進面試官的辦公室裡,之後馬上就要靠自身本質。蒙特梭利教育注重在培養孩子批判性思考與決策能力、內建求知慾與責任榮譽感,才是在真實世界存活最需要的能力。

若是在人生叉路口,孩子們總能夠獨立思考進而做出聰明的抉擇。身為他們的媽媽,我已無所求。

『若是一定要回答妳的問題,』之前在一個最高只到小學部的蒙特梭利學園待了二十幾年的副校長說,『所有回到傳統教育體制的孩子們都表現極佳。』

因為與生俱來的求知慾已經被好好地internalized(內化)了,加上被培養出的責任心,於是蒙特梭利教育出來的孩子們,上課總是全力以赴、求知如渴地學習着。

『不過,還是一直待在蒙特梭利學園裡比較合乎人性啊。』

嗯,我同意。

IMG_187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蒙特梭利 幼兒教育
    全站熱搜

    布魯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