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在蒙特梭利教室的小社群裡,這些小小孩都會自動自發地遵守社群規範。

今天早上送剛滿三歲五個月的小札克上學,因為比較早到校,我得以進教室觀察一下。

蒙特梭利教室裡通常有讓小朋友自由取用的點心桌,大家餓了就可以自己去吃,鼓勵小朋友自己做自發性的決定。

我躲在角落,看到愛吃鬼小札克果然進教室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拿點心。

(明明在家才剛吃了豐盛的早餐吶,卻總是一副家有惡婆娘讓他挨餓的樣子...)

點心桌旁已經有兩個小朋友擠在那邊,而且完全沒有老師在旁監督,所以我好奇地想看這些要搶食的餓鬼會發生什麼互動。

小札克過去之後也貼擠在第二個小朋友後面,眼睛張大大地在掃瞄桌上的點心。

我正在想這些小鬼貼擠在一起,很可能馬上就要吵起來了吧。沒想到小札克擠在後邊,雖然眼神期待,卻也很有耐心地等候。我才發現這是這群小朋友在沒大人監督下的自發性的『排隊』。

輪到小札克的時候,他自行拿了個小端盤,把一張紙巾打開放盤上,拿大公匙挖了一瓢葡萄乾放紙巾上,再拿了一包優格包。

他端著端盤離開點心桌後,還自行去櫃子上拿了支剪刀,然後自己找張桌子坐下來超認真地把優格包剪開。

根本就是美國中小學cafeteria的style吧!

IMG_0001

小札克走掉之後,另一個三歲的小朋友過來領餐,不小心把裝了一疊餐巾的小籃子撞倒。那個小朋友跟旁邊另外一個小孩馬上彎腰去把餐巾撿起收好。

全程完全沒有老師發號司令甚至是在旁觀看,幾個小朋友完全處於自動導航的狀態。這麼完美的情景,我在一旁看到呆掉。

其實小札克平常在家裡跟我們和北鼻麥的互動中,我較難看到他這一面。

可能是因為家中社群素質參差不齊,要不是個有理講不聽的一歲兒,就是三四十歲自以為什麼都比較厲害的老人。簡單說,就是我們不夠上道。

也有可能是因為每次小札克和北鼻麥玩在一起,兩個人都處於過度興奮的狀態,一下子就玩過頭。而且有深愛的爸媽在的地方,討愛的直覺天性也讓孩子較難維持平衡穩定的情緒。

我在閱讀許多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教養文章得到最大的感觸就是:成長是孩子自己必須完成的課業。

常常在蒙特梭利教育相關文章讀到類似的結論:每一次大人出手干涉、試圖幫忙、插嘴引導他們的思路與行為、或者想娛樂孩子時,大人就成爲孩子成長的路障。

就連察覺爸媽在一旁盯著看,都足以讓幼兒進入ㄧ個完全不同的心境。或者想要取悅爸媽,或者特意想要表現自己,而讓自己脫離能夠發揮最大潛能的平衡狀態(normalization)。

就像我們身旁有很在意的人在盯著自己時,我們通常表現都不是最自然的自己吧!

另外一個蒙特梭利很大的重點是:幼兒是要從環境中學習成長的,不是教出來的。

大人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給予空間讓他們往獨立的方向成長。事事親身做給孩子看,再讓孩子自己來。可是因為爸媽難免過度在意關愛自己的孩子,實在很難當不偏不倚的成長輔助者。

以前讀過一篇蒙特梭利教養文,提到孩子要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在一個為他們哈比人尺寸量身設計的社群環境中,才能真正獨立成長。當初讀到的時候我不太懂,這兩三年來觀察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我對這句話的感觸越來越深。

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成長。這句話在親子生活互動的各個層面都可以真切應用。

在玩樂的方面,我對『不干涉』這點很拿手。

我從來都不是習慣特意去娛樂小孩的媽媽,跟孩子一起做的事,通常都是我也很快樂享受的事。

像一起唱歌跳舞玩樂器、散步逛街遊山玩水露營等等。因為自己並不是在美國長大的,所以美國小孩有幸享受的爆多福利,對我而言都算新鮮有趣,仿佛再過一次童年般。還要感謝孩子們我才得以名正言順地花時間做這麼多好玩的事呢。

除非是蓄意轉移孩子注意力,我很少會說出『你看這本書怎樣怎樣』、『我們來玩什麼什麼』之類的話。如果小札克特意指定要我陪他玩的話,我總是故意處於被動狀態,等著他來引導我,教我要扮演什麼角色或是念哪本書給他聽。不然我其實通常都處於觀察者或是實況播報員的角色。

(為了讓小札克增加接觸中文的機會,我從他小時候就養成了在他一旁用中文播報他行動實況的習慣)

加上我們家沒有電視,孩子也不用電子產品,小札克因此養成相當棒的專注力與自己創造遊戲的能力,能夠自己對手邊東西產生興趣並且想出玩法,不用大人引導,算是很有主見。

在食衣住行的方面,我們從前也做得很好。不管他想要做什麼事,自己用刀叉、爬梯子、滑滑板車、煮飯還是切水果,我當初都較能夠緩慢有耐心地演練一兩次給他看,然後放手閉嘴讓他自己做。所以他從小就是相當獨立而且很有自行打理生活能力的孩子。

IMG_9936  

不過...

理論與實行辦法我清楚,家裡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也很簡單。

現在家裡每天都有兩個男生打混戰,整個難度完全提升到不同的境界。

同樣長度的時間,像早上起床準備出門、洗手吃飯、睡前洗澡穿衣刷牙等等日常活動,當初我可以在那兒等小札克慢慢磨,現在一下子任務加倍,時間卻不增反減。

加上小札克過了兩歲學步兒邁入三歲小兒類的里程碑,一下子語言能力突飛猛進,也很努力地在摸索所有事情現象的邏輯。

這種成熟的假象,有時候讓我跟保羅產生他應該很懂的錯覺,加上身邊又有個北鼻麥在當咿啊啊叫的無尾熊,所以很容易對他少了耐心。

這個年紀的孩子們,對語言的精準度不高卻很會講話,所以家長很容易產生以為他們的心理發展比實際狀態還厲害許多的錯覺。舉例來說,有時候他們根本還沒發展出基本的邏輯概念,我們卻覺得他們明知故犯、講了不聽,其實是委屈了孩子。

可是孩子自我打理生活任務或者體能上的活動能力,卻又很容易被家長低估許多。什麼都要出手幫忙保護、總是汲汲營營想要教幼兒什麼的爸爸媽媽們,反而在無意識中秧苗助長了。

記得北鼻麥才一歲兩個月時,我們去朋友家玩。

朋友家後院有一組給大一點的小孩玩的大型盪鞦韆溜滑梯組。北鼻麥跟小札克混久了,一直以為自己很老,進了後院二話不說,直接開始爬溜滑梯的大梯子。

那梯子每一階的高度都比他腿長。他爬第一次,踩不太穩,爬到第二階就差點摔下來。從溜滑梯上東倒西歪地滑下來後他馬上要回來爬第二次,這次知道要小心翼翼了,可是快到頂點的時候還是踩空。

整個過程我都在他近距離身後安靜地看,連「小心」兩字都死忍著沒說出口。只有到危急關頭才若無其事地伸出手幫他扶一把。

什麼叫初生之犢不畏虎!

失敗了兩次,他不曲不撓,溜滑梯滑下來後他馬上走回去再次挑戰爬梯子。

這一次他知道要小心注意別踩空。很緩慢但堅定地,一歲兩個月的北鼻麥竟然就這樣完全無需輔助地自己爬到最頂端了!

在滑梯頂上的北鼻麥興奮驕傲地不得了,分明自以為是武林高手了。

IMG_0143

在我提供的安全環境裡,他自己從多次練習、多次失敗經驗中自行學習,然後終於體會出要怎麼爬才會成功。

當爸媽的,真的只有「放手」才能得到這種結果啊。

我當初在大媽臉書專頁上分享了這段經驗,許多讀者回應這種事心臟要很強才做得到。

其實我的心臟超級霹靂無敵弱,我是不安全感很重、很容易焦慮的人。可是這不都是早期童年經驗造成的成年困擾嗎?

我在他貼身後方,若有危險我會及時伸出援手,所以我知道這個環境是安全的。嘴上不停唸著『小心』兩字,大多時候是我們焦慮的出口,沒有實質效用,還會在孩子心中植入無謂的恐懼。

有深深恐懼的時候,在危急時刻就容易癱瘓。所以還不如讓孩子從小練好手腳肌肉協調自救反應的好。

像我就是典型的在危急時刻很會癱瘓的人,每次都被保羅恥笑。保羅小時候則幾乎是在牧場上被野生放養、在泥巴裡長大的,所以他雖然現在年老體衰,危急時刻的反射神經仍然挺好。

我不想要小孩變成跟我一樣,所以我常常要一直提醒自己閉嘴,不要把我自己的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離題了...

重點是,如果當初我沒有放手,我是絕對無法想像一歲兩個月大的孩子能夠做到『不用輔助就爬上這麼高大的梯子』之壯舉的。 

在同樣的大綱下,我們確定北鼻麥戴好安全帽、周邊沒有危險物品後,就放手讓北鼻麥練習滑他的滑板車,放手讓他跌倒。於是北鼻麥才一歲四個月時,就很會滑滑板車,竟然能夠滑得挺快挺遠的。

IMG_2174  

這個年紀的孩子,很多事情都是相信他做得到,他就做得到。若是父母覺得他做不到,他就一定做不到。

因為他唯一做得到的辦法,就是爸媽放手讓他去試啊。

反省的時間到了...

我們對北鼻麥的耐心當然相對地比以前只有獨子時少了些,這對他是很不公平的。

一些以往可能會跟學步兒的小札克在那邊慢慢耗的事情,我們現在常常為了省時省力就直接一把抓起北鼻麥,助他一臂之力。

一直以來我們依循蒙特梭利教育的方向,從小札克會走之後就再也不抱着他走。一歲左右的小札克會自己爬上下樓梯後,我就再也沒抱他上下過家裡的樓梯了。

忙歸忙,當初似乎總是有多一點這種小時間,能夠慢慢地等他完成他的任務。

習慣了讓他自己趴趴走,在小札克一歲半之後,我們其實出門連娃娃推車都不帶了。

也因此他一歲四個多月大到台灣玩時,竟然能自己鐵腿一路從南京東路五段初走到三段尾,完全不用人抱。

當然,學步兒越常走路就越常跌倒,不過越常跌倒也就越懂得如何跌倒才不會受傷。現在他對自己的體能很驕傲也很有自信,跌倒時反射神經超好,從一歲半之後就再也沒有慘跌過了。

如今北鼻麥一歲五個月,我家的手推車也堆在車庫積灰塵積了兩個月有了。不過出門時為了控制大局,我跟保羅常常不經思考地就把他抱起來走。在家裡為了加速出門前或是睡前的行事效率,也常常直接把他抓上下樓。

而且最近我跟保羅也常常不自覺地出快手想幫小札克做事。像穿脫外套、上下車、拿碗筷等等日常小事,每次總是被他大聲抗議說『我會自己來!』,有時候他還會生氣到哭出來。

這是一個警訊!

自身感覺上的獨立是孩子心理健康與身心發展上多麼重要的一環,也是培養自信心的源頭。我要多加小心,千萬別在無形中剝奪孩子們的成就感了。

今天早上觀察到的一幕更是當頭棒喝,再次提醒自己別低估小札克了。

他可能動作慢,不代表他沒能力。

他應該心理覺得,每天在學校都能夠很有自信自行打理的小事,怎麼一回家爸媽就硬要強出手搶他的任務、以為他無能力自己來呢?

於是我今年的新年新希望,是要再次放慢腳步、給孩子空間,要提醒自己放手,盡量讓他們自己來。

要努力提供孩子自信成長的最佳環境。

要多身教、少言教。

arrow
arrow

    布魯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